陈云说——中国十大80后企业家杂志社CEO王晨云的个人订阅号。 大多数文章都是原创的。 文章主要分为两类:创业经验和独立思考。
在短视频和直播圈,一直流传着“南抖音,北快手”的说法。
如果你同时打开抖音和快手APP,你会明显发现,快手里面东北口音的主播多了。 “老铁”等词在快手比抖音更容易出现。
快手和抖音都是北京公司。
不知道快手在刚推广的时候是不是有意偏向了东北城市。 但上述比例是存在的。
我一直觉得,如果直播界没有东北人,那直播平台说不定会倒退5年。
中国的地域文化是存在的,在北方叫哥哥姐姐更亲切。 但是在南方就很少了。 别人叫我“哥”、“姐”,我什至觉得反感; 有一次我在饭桌上和十几个上海人讨论这个问题,在场的上海人都表达了同样的感受。 就是不喜欢“老铁”这个词(我也很讨厌直播里经常被粉丝叫“家人”的“家人”这个词快手喊麦怎么弄伴奏,但是“家人”可能不是东北人发明的),而且我也讨厌别人称自己为“兄弟”或“家人”。 姐妹”、“兄弟”或“姐妹”。
就像周立波说的大蒜和咖啡的区别一样,两者没有好坏之分,只是口味习惯的不同。
如果一款APP中出现了很多“老铁”这样的东北土话,用户会明显感受到较大的地域文化差异,而另一款APP中此类词语较少。 人们肯定会集中使用另一个应用程序。
所以北方玩快手的人多,南方玩抖音的人最多。
如果非要给“快手”一个准确的标签,“土高台-乡村小咖秀”更为贴切。 由于其核心主播大多来自三四线乡镇,核心内容可分为MC系列(首麦)、土高系列和户外系列。
正所谓,全世界有几千万网红,快手喊麦就占了半壁江山。 由此可见,喊麦在快手中占有很大比重快手喊麦怎么弄伴奏,“喊麦之王”mc天佑就是靠快手发家的。 喊麦短视频大多唱的是“打败皇帝我斗苍天,夺得宝座成神仙”之类的押韵歌词,然后加上一些“掌声”和“笑声”的音效助兴一下,在封面上加上“双击666”的字眼就更好了。
喊麦的形式有点像信天游或者劳耗子。 都回归本源,用最原始的方式表达欲望。 喊麦的保留节目中,帝王、远征、长生不老之类的词随处可见。 这些词可以让歌词听起来更有气势和霸气,尤其是配上片尾一句“老铁,双击666”,更是将豪情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相比之下,抖音主播的选秀节目则显得温柔细腻。 一般根据固定的背景音乐和台词,用户模仿流行视频进行制作。
背景音乐类型涉及流行、电音、欧美、二次元等多个板块。 歌词多写男女爱情、诗意和远方。 如果说快手姚麦是豪放派,那么抖音无疑是优雅派。 抖音用户的优雅中有一层克制的面纱。 就连社交摇摆,也透过这面纱,被手指舞、海藻舞等魔幻却又“正派”的创意舞蹈,修饰成时髦、新潮的内容。 .
除了喊麦,快手主播在表演上毫无忌讳,本土高才深入人心。 它的大部分室外场景都是田野和乡村的一瞥。 例如,在麦田里吹唢呐或二人转、群社摇、武术、散打等表演。 虽是野艺人,但都是真功夫。
抖音不是这样的。 首先,在户外场景选择上,抖音更多的是豪华别墅和繁华都市。 这些现代空间积极地肯定了主播的城市身份。
在选秀节目中,抖音主播也更加“摩登”。 比如女装逆袭、职业舞蹈、陶艺油画等等,就连吃辣条的表演都是在讨论如何吃得更优雅。
即使是两个应用程序中的动物配角也具有截然不同的身份和角色。 在快手的户外系列中,动物往往是猎物。 捉泥鳅、野兔、蛇、野鸡都是流行题材,充满了狩猎的斗智斗勇和丰收的喜悦。
在抖音的作品中,动物就是宠物。 小猪潜水,猫萌,二哈捣蛋。 观众惊叹于动物的可爱。 有些人甚至因为主播对动物不够温柔而落泪。
在快手主播的视频评论区,你能感觉到你和主播是同父异母的兄弟。 但当抖音遇到费启明这样一个奶味十足的小男孩,粉丝称呼他为“老公”“弟弟”时,“老铁”这个称呼就显得有些难以理解了。
事实上,快手有不少南方主播,只是没能上榜的逐渐被边缘化。 快手的东北主播深入人心,最终给群众留下了“北方快手”的深刻印象。
以男主播为例,抖音的人气主播多为暖男鲜肉。 不知道有多少女性用户沉迷于美色,患上了抖音依赖症!
毕竟南抖音的称号不是靠主播的地域认同,而是靠其价值认同。 在传统的地域偏见中,总觉得北方更“土”,南方更“洋”。 也正是因为这种“调性”的定位,抖音成功俘获了众多反感快手的用户。
一般来说,快手是未经加工的、粗糙的、真实的生活,而抖音则强调拍摄后期的细腻、时尚的表现。 这种内容上的差异,本质上源于抖音和快手截然不同的运营策略。
快手的产品理念一直是去中心化和以算法为中心。 热度是人们点开一个个的热度,粉丝数权重极低,内容真正做到“百花齐放,百家争鸣”。 但同时也不利于大V的发展。 再加上家族生意大,竞争激烈。 大V们想要另立一座山,这在所难免。
另一方面,抖音从一开始就走的是网红大V路线,运营实力极为突出。 他们直接与顶级制作人建立联系,签约并推荐他们,以确保高质量内容的输出。 最后,呈现出更精致,但相对相似的内容。
然而,在早已被高铁连接成一盘棋的今天这个庞大的中国,抖音和快手又怎能在无边无际的互联网中被人为割裂开来呢? 要做大抖音,难逃快手; 面对抖音门口的“时髦人”,快手肯定会“向野人学习技能”。 更何况,快手一直热衷于给自己贴上“城镇化”、“中产阶级”的标签。
随着两大巨头进一步瓜分国内短视频市场,其内容和用户将越来越多地重合。 南北无定数; 有界线的地方,必有许多的纷争。
两者是否会殊途同归还不得而知,但现在看来,抖音在“与自己为敌”这件事上似乎处于劣势。
利基和激进的用户天生就比较挑剔,有更多的选择。 现在的“抖音”用户比“快手”用户有明显的优越感。 他们很可能会因为抖音上“快手享”内容的增加而消失。 但快手用户并不介意看到更多新玩意儿。